辖区常住老年人占比达27%,如何服务好这一群体,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今年以来,长青街三民社区把办公室设到居民家门口,用“五色网格工作法”做好暖心服务,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近日,长青街三民社区某小区,街坊李婆婆门口曾经堆积如山的废品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清清爽爽的楼道空间。
“社区张书记帮忙借了三轮车,现在我是随捡随卖。”李婆婆坦言,门口卫生环境改善后,街坊们对她的态度也明显变了,“开始跟我打招呼、聊家常了。”
李婆婆门口的“垃圾山”,曾是社区的一块“心病”:物业清过,邻居劝过,反反复复,但收效甚微。今年2月刚接任社区党委书记的张佳,第一次上门做工作,连门都没敲开。
“抵触的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为准确了解情况,张佳就每天坚持“路过”李婆婆家,和她或坐或站聊天谈心。久而久之,李婆婆逐渐打开心扉,一句“街坊邻居都不待见我,我很孤独”让张佳看到了曙光。
多次的耐心倾听和沟通交流后,张佳弄清了症结所在:李婆婆的老伴因病常年卧床,子女在外打工,家里经济状况较为拮据,李婆婆因此靠拾卖废品增加收入。由于腿脚不便,总想攒多些再一起卖,所以造成了家门口垃圾成山。
为什么不和街坊邻居们说说?李婆婆表示,自己因为拾卖废品有些自卑,怕被“看不起”,不愿意和邻居沟通;邻居们又因为沟通不畅,对她的意见越来越大,形成了恶性循环。
“靠劳动改善经济条件,没什么‘丢人’的,但要注意街坊们的感受。”找到症结后,张佳立即协调小区物业,借来了一辆三轮车,跟李婆婆约定,废品攒满一车,就及时卖掉。
三民社区党委书记张佳与李婆婆唠家常、问需求。
自此,李婆婆家门口再未出现“垃圾山”。每到废品攒够时,都会按约定装车送走。社区工作人员和街坊,有时还会过来“搭把手”。
“问题解决后,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如今,张佳每次路过李婆婆家时,依旧会找她聊家常、问需求;节假日里,社区还会送来慰问物资。最近,社区还张罗着协调理发师,准备为卧床的爹爹理个发。
“张书记懂我!”每当和邻居聊起这些事时,李婆婆都会竖起大拇指。
“施好沟通和暖心的‘针法’,才能赢得居民信任,绣出社区的和谐静好。”在张佳的带动下,社区党委群策群力,不断提升为居民服务水平。
通过摸索和积累,社区党委形成了“五色网格工作法”:将需关注老年人、民政残联对象等五类重点观察群体,分别以五种颜色进行标识,分级建册。每种颜色,都有专人专岗负责,把服务精确送到群众心坎上。
90后网格员胡莹,负责标识为黄色的需重点关注的老年群体,在她的网格清单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每个人的备注事项。
90后网格员胡莹耐心解答居民咨询。
街坊王爹爹患有糖尿病、做过心脏搭桥,出院后需服八种药物,胡莹怕他弄混,在药盒上一一写下大字版服用说明。“一天吃几次,饭前还是饭后,写得清清楚楚,真贴心。”王爹爹感激地说。
小区里住着一对盲人夫妇,考虑到他们出行不便,只要社区食堂做了他俩喜欢的汤,胡莹就打包送上门,一送就是大半年。即便是冬天,一周也会跑两三趟,有时还会带些两人喜欢的菜品。胡莹的坚持,让夫妇俩及亲属都深受感动。
志愿服务活动展示区。
社区打造转角小花园。
“颜色不仅是标签,更是责任地图,指引我们把服务送到居民的心坎上。”胡莹认为,“五色网格工作法”让自己在组织活动、服务特定群体时,目标更清晰,服务更精准。
不仅是党员,居民也被带动“激活”。街坊陈小勇是一位“手艺人”,家电维修、水电安装这些技艺活不在话下,提出协助老人的想法后,社区党委就引导他组建“小勇哥志愿服务队”,如今已发展到七八人,主要为居民提供免费维修等服务。
“将坚持党建引领,优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发动更多居民,以共建共治的合力,描绘社区美丽图景。”张佳说。
报道支持 - 长青街道办事处
文、图 - 周玉微
通讯员 - 胡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