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体育类(社会俱乐部组)轮滑比赛精彩落幕,东西湖区小选手们在市级赛道上展现强劲实力,不仅获得多项好名次,更在获奖学校数量和获奖学生人数上,实现了历史性双突破!
领奖台上
来自吴家山第四小学一年级的黄筱悠
以出色的发挥
勇夺U6女子组500米争先赛冠军
面对60余名强劲对手,这个玩轮滑三年的小姑娘毫不怯场,她连闯四轮比赛,最终率先冲线。“刚开始有点紧张。”赛后,黄筱悠说,“但滑起来就开心了,就想赢!”
黄筱悠进行轮滑训练。
她的成功是团队表现的一部分。
金银湖高中的蔡傲琪、付翘楚在U16女子组500米争先赛中分获第二、三名,展现了高中组实力。
吴家山三中队伍成为U14组别中坚力量,李梓菡、张亦辰摘得女子组第三名、第六名,张晓峰、杨良佳则在男子组分列第四、五名。
实验小学的徐晓西U8男子组别跻身前列。
少年们用速度与激情
在荣誉榜上
刻下了崭新的印记
赛场佳绩,源于学校扎实的训练基础。
在吴家山第四小学,课间的篮球场常变成轮滑场地。小队员们装备齐全,你追我赶。轮滑项目已从课间活动发展为系统的“冰雪运动”起点。
吴家山四小冰球场, 孩子们正在练习冰球。
“轮滑是冰雪运动的‘排头兵’,也是重要的‘基础课’。”学校党总支书记周琴介绍。2016年,“小海星轮滑队”成立。在专业教练李凯的带领下,学校以轮滑为起点,逐步发展冰雪项目。借助北京冬奥会契机,2020年前后,校冰球队成立。今年3月,学校成为武汉市首批滑雪运动实践基地校。如今,“小海星”们不仅擅长轮滑,还能在真冰真雪上运动。
成功的背后,有着科学严谨的培养体系。
从U6幼儿到高中生,年龄跨度完整。一、二年级兴趣启蒙,打基础;三年级转向专项训练;四年级起正式踏上竞赛征程。
小队员每次训练约1.5小时,高年级可达3小时。内容涵盖滑行技术、体能、爆发力、协调性等核心能力。陆地训练与冰上训练并重,无缝衔接。学校定期组织队员前往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速滑场等专业场地进行外训,提升实战感。
此外,学校与专业俱乐部签订年度合同,严格审核教练资质及机构背景,教练团队相对固定,确保教学连贯性。轮滑与冰球项目,与足球并列为吴家山第四小学“一校一品”重点特色项目。
“四年级是重要转折点,训练走向专业化。” 教练李凯说,“基础体能、力量爆发、身体协调是根基,陆训与滑行训练紧密结合。”
这份专业和坚持
不仅锻造了赛场竞争力
更培养了孩子们的
时间管理能力和坚韧品格
人才的持续涌现,得益于区域层面的有力支撑。吴家山三中707班的张亦辰,是校轮滑冰球队队长。在市运会U12女子组500米争先赛中,她获得第六名。
“这次速滑是‘临时上阵’,我主项是轮滑冰球。”张亦辰笑着解释,“多亏在小学打下了好基础,教练鼓励,我就参加了!”初中学习虽忙,她坚持每周三次训练。“是热爱让我坚持。”她和队友正积极备战市运会U14组冰球赛,目标是超越上届季军成绩。
张亦辰在市运会U12女子组500米争先赛中获得第六名。(学校供图)
张亦辰的成长路径,体现了东西湖区对冰雪运动人才的贯通培养。吴家山第四小学作为“育苗基地”,持续向吴家山三中等中学输送人才。金银湖高中选手在市运会上的好成绩,体现培养链条从小学延伸至高中阶段。
教练指导学生练习。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正推行“2+2+N”发展模式,推动冰雪运动普及:依托2所市级冰雪特色学校(金银湖第二小学、吴家山第四小学),发挥2所国家级冰雪特色学校(吴家山三中获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吴家山第四小学获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作用,带动全区多所学校(N)开展轮滑、陆地冰球等冰上项目。
政策支持、特色校带动、项目普及,多方合力为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铺就道路。
从市运会领奖台出发,东西湖区的“小海星”们正积蓄力量。他们的轮滑之路,正通向更广阔的舞台。
东西湖冰雪运动发展
前景可期
报道支持 - 东西湖区教育局、吴家山第四小学
文、图 - 周玉微
视频 - 徐佳宝
通讯员 - 吴菲 易丽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