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户菜农喜提“VIP交易区”,这个社区给力!

“56斤加80斤

再加上100斤

总共236斤……”

昨日傍晚八点,暮色渐浓,莲花湖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院内却灯火通明。三马子“嗒嗒”的引擎声、菜筐碰撞的哐当声、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市场交响乐。

记者探访时看到,菜农们驾驶着满载蔬菜的三轮车有序进入院内。车厢里,小白菜青翠欲滴,舒展的空心菜叶片油亮,紫得发亮的苋菜堆成小山。菜贩们早已等候在一旁,麻利地称重、算钱、装车。不一会儿,一辆辆装满蔬菜的货车便轰鸣着驶离,将新鲜的蔬菜运往城市的各个角落。

莲花湖社区成立于2023年3月,由径河农场改制而来。这里曾是莲花湖大队,辖区面积约13.6平方公里,其中菜地1760.9亩、鱼池845.4亩,下辖1个自然村和6个商住小区。作为径河街唯一一个拥有蔬菜基地的社区,现有200多户菜农。

此前,菜农们每天采摘完蔬菜后,通常自行联系菜贩,在四环线立交桥下装卸卖菜。立交桥下的道路连接金山大道和九通路,车流量极大,菜农们骑着三轮车在车流中穿梭交易,每一次买卖都伴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社区党委书记徐伟山了解情况后,多次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菜农们的困难和需求。他主动联系蔬菜收购商,经过反复沟通协调,最终在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院内划出一块区域,免费供菜农们作为蔬菜集散点,让大家能在固定位置交易。

起初,菜农们顾虑重重,担心在社区院子里交易会弄脏环境、带来麻烦,迟迟不愿入驻。社区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劝说:“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本来就是服务居民的,这里就是大家的‘自家院子’,敞开用!”同时,还在路口竖起醒目的指示牌,引导菜农顺利找到交易点。渐渐地,菜农们打消了顾虑,如今这个交易点已平稳运行一年多,成为了大家信赖的“蔬菜驿站”。

满载蔬菜的三轮车停放在社区院子里。

每天凌晨五点和傍晚八点,成了莲花湖社区最热闹的时刻。来自一千六菜地的马炎祥一边从三轮车上卸下一筐筐打包好的青菜,一边笑着说:“现在好了,我们有了固定的地方,再也不用每天到处找位置停车等着卖菜了。在这里交易,安全又方便,心里踏实多了。”

方便菜农之举,不仅限于这个“市场”,蔬菜运输之路也更畅通了。

“这条路现在铺了石子,走起来更稳当,沟渠也清理得干干净净,再也不用担心排水问题。” 初夏时节,一千六村湾的菜农陈明蹲在自家菜地旁,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道路,满脸笑意。

社区对村湾路面进行优化,铺上了石子。(通讯员供图)

曾经,一千六村湾地势较低,从村湾到菜地的那段路因农耕车辆反复碾压,变得坑坑洼洼。每逢下雨,路面泥泞不堪,行人稍不注意就会滑倒,不仅出行不便,更存在安全隐患,修好这条路成了200多户菜农的迫切心愿。

去年,社区党委得知村民们的困扰后迅速行动。工作人员实地查看路况、征询村民意见,在共建单位中建三局一公司的支持下,仅用3天就完成了400多米破损路面的修复和硬化,并清理了道路周边的垃圾。修好的路面不仅解决了出行安全隐患,也让菜农们种菜、运菜方便许多。

今年,考虑到道路的长期使用和雨季排水需求,社区又对路面进行优化,铺上石子增强耐用性,同时组织人员彻底清理、加固公路旁的沟渠。看着田间路一点点地变化,陈明感慨道:“党组织真是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路修好了,环境变美了,我们种菜的劲头也更足了!”

如今的莲花湖社区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灯光

映照着菜农们称重时的笑脸

平整的石子路

承载着蔬菜运输的车轮声

社区党委用接地气的服务,让菜农们交易更安心、出行更顺畅。“社区将继续摸准群众的身边大小事,把握群众的真实需求,让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接地气、有温度、暖人心。”徐伟山说道。


报道支持 - 径河街道办事处

文 - 黄柳

图 - 杨倩

通讯员 - 张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