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大道十年】大 道 向 美 好

初冬暖阳,金山大道层林尽染,行走在道路上如同穿行在金色林海之中,一如它的名字。

细看,落下的梧桐、银杏、金黄满地,平添一份浪漫与诗意。远望,山林间,彩叶层层叠叠,铺排出油画般的斑斓。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大道通达,串联起城市的繁华与美好。

改革发展的红利成为可触可感的民生幸福指数。十年来,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建设,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享有、便利可及。

金山大道旁,海口片区12条道路品质提升工程整体完工交付。

这一片区除有十余个居民小区外,还有10余家大型生产制造企业。承载总部集聚区、绿色科技湾两大功能的金银湖CBD就在其中,“新海口”打开“美颜模式”。

“新海口”开启“美颜模式”

海口立交于2019年通车,市民驾车可直通硚孝高速和三环线;2021年,地铁6号线二期延长线通车,在海口片区设有两个站点;2022年,海口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工,居民居住条件大幅改善。这一次道路品质提升工程完工后,人居环境将实现整体跃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这一区域变化成为东西湖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影。

犹记得,2010年,轨道交通一号线延长至吴家山,2012年,地铁二号线进驻金银潭,东西湖成为武汉市首个坐拥地铁和轻轨的新城区。

随着金山大道等连接区内外的交通干线陆续改造完成,吴新干线、湖陈线、柏银路、东柏路等区内公路陆续建设完毕,连接全区12个街道办事处的区间公路全线贯通。2014年,东西湖区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公交全覆盖,由此,即便是身处新沟镇街新河社区这块飞地,回城也不再遥远。

生态宜居的东西湖蝶变公园城市

2021年,公交一体化全覆盖持续推进,公交线路不断向新建道路、新建居民区、景区、企业园区及郊区延伸。

随着微循环公交线路的开通运营,进一步加强了居民小区与地铁站点、商业网点、医院、学校等的无缝接驳,便利了小区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出行。

品质道路托起居民美好生活

道路畅,产业兴。由昔日排水灌溉的五支沟演变而来的临空港大道,不仅是千亿产业大道,城市功能大道,还是武汉市最美林荫大道。

曾经的500平方公里湖泽荒野,转化为现代化的“半小时经济圈”。如今,这里“铁水空公”多路齐备,立体交通四通八达。6条城市轨道交通纵横成网,沪蓉高速、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等交通干线贯穿全区,公路密度居湖北首位;4条机场快速通道连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形成10分钟空港交通动脉。

“铁水公空”擘画大城蓝图

从卫星地图上看东西湖,交通路网纵横交错,主干道南北贯通,三环线、四环线绕城而过,府河大桥搭起天河机场“直通车”,沿东西湖大道排列的工业园区星罗棋布,车辆穿梭如潮。

利民之道,更新更好,一条条大道铺就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吴家山第三中学创客空间里,学生王晟睿经老师的点拨,设计了一款跟随手臂摆动保持方向照明的设备,并凭借这款作品成功入围第37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

在今秋正式启用的金银湖高中,以“名校+新校”模式,与襄阳五中开展一体化合作办学,由襄阳五中选派名师执教,引领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变与改观,近在眼前。聚焦学生发展,东西湖形成“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

以打造“临空品质教育”为主线,今年东西湖推进17所新改扩建学校工程,新建校(园)起点高,已建校(园)通过“合作办学、委托管理、名师团队引进”等方式不断提档升级。

基础教育从“有学上”由此步入“上好学”时代。

座座新校打造“临空品质教育”

“以前出门做透析,坐车就要2个半小时,今后再也不用着急赶路了!”随着走马岭街中心卫生院血液净化中心通过专家验收,身患尿毒症的老患者再也不用搭车前往30公里外的区人民医院接受透析。

2020年,总投资4.5亿元的走马岭街中心卫生院新大楼投用,床位由70张增加到250张,辐射东山街、辛安渡街、新沟镇街等西部片区。

更早几年,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先后由协和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托管,区中医医院与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结为“协作性”医疗联合体。

医疗硬件在家门口升级

环湖路边,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开门迎诊,弥补东西湖区乃至武汉西北部没有三甲医院的短板。医院加速建设质子医学中心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救治基地,打造武汉西北区域医疗中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如今伴随着东西湖区着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看病难”不断破解。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打造武汉西北区域医疗中心

“来,进屋看看。”在吴家山街祁家山社区文家里,75岁的黄友梅老人热情展示地自己改造后的家。

楼梯间配上自动感应灯具,沿墙安装了5.5米的扶手,表面还做了易于抓握的凹槽设计。在卫生间,2.2平方米的防滑垫铺满地面,为了便于老人站立,沿墙也装上了倒T型扶手。

这得益于东西湖区民政局今年为全区31户特殊老年人家庭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目前已合计为168户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

幸福食堂映照美好夕阳晚年生活

今年10月,常青花园党群服务中心幸福食堂正式营业,食堂紧挨着提档升级后的老年大学、阅览室以及便民服务中心。用餐时段,任选两荤一素的套餐售价15元,60周岁以上老人打8折,还有免费供应的粥、汤和米饭。

作为东西湖区首家投入运营的幸福食堂,金银湖街幸福食堂则针对餐食需求增长、配送点多的现实,建立7人专职配送团队、7条外卖线路对应70个取餐点的“7+7”专职配送模式,确保老年餐食配送应享尽享。

学校、医院、养老机构,被“毛细血管”般的道路环绕,居民15分钟“生活圈”也由此变得更加畅达、便捷。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在常青花园第一社区,中心公园的改造小到晾衣架、防滑道的选址建造,大到花园、景观道的改造升级,全是居民手把手参与设计。如今,花园地面上有海龟、飞行棋等图案,供孩子们“跳格子”,一侧篱笆墙上缠着各种用废弃物做出的工艺品,童心十足。

在常青花园第三社区,居民张龙是辖区高校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师,他带着学生团队现场踏勘,将四小区幸福食堂门口的空地改造成“粒子花园”,成为老少皆宜的好去处。

居民共建口袋公园让幸福“原地升级”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众口难调、花费不小、流程复杂,十分棘手。常青花园第四社区却成功加装电梯40部,个别小区加装率接近50%。

秘诀在哪儿?靠的就是有事大家商量着办。社区负责人介绍。社区搭建“有事好商量、商量出好事”沟通机制,邀请专业人士针对低层住户提出的采光、通风、噪声等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同时调整设计方案,让低层居民不吃亏。

居民推窗见绿、下楼入园、转角遇美

临空港大道旁,有一个面积不到400平方米的书香花园,设计师朱晓雨结合周围建有书店的氛围,将公园设计得具有人文气息,建有桌椅,还有充电插头,看上去就像书店延伸出来的花园一角。

这是武汉市第一批、东西湖区第一座“口袋公园”。公园开放后,受到居民好评,更成为东西湖区小微绿地项目标杆。

街头巷尾遍布口袋公园

金银潭大道附近的环黄塘湖绿道景观工程,用“一环串三园”,即一条10公里长的环湖绿道,串联起黄塘湖公园、极地海洋公园、金银潭公园3大公园。

昔日肆虐消涨的湖水,变成赏心悦目的公园。如今在东西湖,樱花溪公园全线开放,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开门迎客,观鸟、科普、徒步等功能实现叠加;莲花湖公园焕新升级,月季园、鸢尾园建成开放,5个口袋公园入选湖北“最美口袋公园”。

城市综合公园竞相开放花漾幸福生活

目前,东西湖有各类公园、游园70个,拥有金银湖、杜公湖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全市规模最大的公园——园博园;26个湖泊星罗棋布,金银湖42公里环湖绿道全线贯通。

以湖为媒、用绿串联,推门见绿,平地生花,开出一座座花园,每一片绿,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蓝天白云成常客,湿地花城一张图

随着武汉临空港文化中心盛大开放,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等建筑群更成为居民休闲读书的桃源仙境。

半城繁华半城景,人城境业和谐生。

高品质文化生活圈点亮美好生活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条条大道通向美好生活,这也正是大道上的大道理。

( 通讯员 王兴华 徐一帆 晏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