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大道十年】大 道 行 开 放

黛瓦白墙、小桥流水,如诗如画。漫步在汉水河畔,诗与远方的田园生活就呈现在临空港大道的这头。

跨过径河大桥,眼前高楼耸立,朝气蓬勃。内网络安全知名企业奔潮而来,创新技术如沃土中的种子,随时发芽绽放。

这边,是田园风光渔歌唱晚,那边,是科技赋能云端飞翔。筚路蓝缕走来的东西湖,把开放包容刻入城市发展的基因。

开放的思想,从过去走向未来

上月底,武汉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30年前入驻东西湖的第一家台资企业,用不断追投、扩产来论证着这个区域的开放眼光。

上世纪90年代初,东西湖也曾面临抉择:续以农业为主,做好武汉市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还是勇于创新,大力发展工业,站上时代的“风口”?

开放的东西湖人选择了后者。

自力更生建立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启动资金,就通过“以地入股”与港商合作,撬动6000万元资金扎下开发区发展的“地基”;没有项目来源,就集中力量主打“台商牌”,吸引了统一等一众台企落户,形成特色鲜明的台商聚集区。

昔日台商投资区奠定城市开放格局

解放的思想,开放的姿态,东西湖牢牢抓住时代的机遇。

客商考察团辗转4个多小时,从王家墩机场来到吴家山。临走留下一句话,东西湖感情留人,但是路不留人。

一个沉甸甸的问题又摆在眼前,先吃饭还是先建设?

大城崛起彰显开放包容胸怀

着眼未来,东西湖坚定按照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综合性管理的要求,特邀专业公司进行了整体规划。

随着金山大道的通车,东西湖一发不可收地融入了大武汉的发展洪流。

城市道路拓宽发展脉络

如今的金山大道早已不满足成为“武汉最美街景”,更如同一曲优雅的交响乐,汇聚着生态与发展,弹奏着区域的开放与奋进。

在金山大道北侧,融合了工业与文艺的武汉啤酒博物馆,记录着东西湖最早的“靓女出嫁”故事。

啤酒博物馆历久弥新

90年代末,东西湖顶着争议果断将有市场、有产品、有效益的东西湖啤酒厂与法国达能集团合作,后撬动华润集团投入,孵化了华中地区产能最大的啤酒工厂。这一举动,更是让海内外看到了东西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勇气与诚意。

2013年,21.5平方公里的工业倍增发展区二期顺利完成建设,成功向西延伸。

2014年,实现80平方公里工业园连片开发,率先在全市实现工业发展区基础设施全覆盖。

引外达内迎得工业倍增发展

规上工业总产值一年100亿甚至近200亿元的增长,动辄20%、30%的增幅,支撑着东西湖一路向前。

从过去到未来,每一步都是新一步。

开放的格局,世界就在眼前

2017年11月13日,小雨微寒。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走到临空港大道北端一侧的大块空地。

彼时,京东方福州工厂刚创下建设施工的“福清速度”。他仔细看完规划图纸和项目现场,充满期待地说,相信在这里会诞生新的奇迹。

京东方把“最硬的麟”放在了东西湖

京东方与东西湖,是开放格局下的双向奔赴。

2016年底,京东方准备启动新一轮投资,建设10.5代液晶显示屏生产线。当时智能手机如日中天,液晶显示技术方兴未艾,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显示巨头已落户光谷。

东西湖抓住机遇,与省市联动招商,终于引来了“金凤凰”——总投资460亿元的京东方武汉工厂花落东西湖,成为当年武汉市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

京东方武汉工厂频现“临空港速度”

次年4月,武汉京东方动工,同年11月竣工封顶。8个月时间,建成了当时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电子洁净厂房,刷新了超级厂房建设速度纪录,从此,区域发展的历史上有了“临空港速度”五个字。

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位于空间最美、地段最好、配套服务最优、交通最为便捷的临空新城。

7年来,以国家网安基地为起点,东西湖的网安产业从无到有,网安基地一期功能区基本建成,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入驻办学,航天科工、天融信等网络安全企业相继落子布局,“网络安全万人培训资助计划”落地实施……知名高校莘莘学子、网络安全一流企业在这里共卫网络国门,同筑“中国网谷”。

国家网安基地肩负国之重任连通世界

京东方说“我们将‘最硬的鳞’放在东西湖,这是显示业务的关键落地项目”;康宁说“我们在这块宝地上建造最优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平台” ;科能说“我们将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放在这里”......

开放格局,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从不固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腾笼换鸟,换道超车,东西湖总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冲破前进路上的一个又一个桎梏。

网安企业龙头扎堆汇聚国家网安基地

从食品、机电、物流逐步发展为“1+4”产业发展模式。“1”是网络安全和大数据产业,依托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创新基地,推动数字产业化。“4”是以数字赋能,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食品大健康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产业。

这是东西湖面向未来吹响的号角,也是直面时代大势给出的答案:开放,世界就在眼前;封闭,眼前就是世界。创新,便总能勇立潮头,保守,只有举步维艰。

开放的文化,永不言败的底气

有人笑称,这里是武汉的深圳。

围垦建区后,东西湖的地域版图包括了孝感、汉川、黄陂、汉阳四县的一部分,而人口则来自河南、湖北及其他省份的28个县市。

于是,在这里能吃到地道的松滋鸡、河南烩面,也能看到京剧、楚剧、豫剧各自簇拥,其乐融融。

五湖四海、平等对待,移民城市特有的包容,让东西湖有了与生俱来的开放文化。

自勇园艺合作社打造特色多肉植物基地

2010年,为支持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彭先进带着父母和孩子,从十堰丹江口搬迁到东西湖区柏泉彭家庄生活。

只有初中文化的她,用开小吃店攒下的3万元当做启动资金,创办了自勇园艺合作社,打造多肉植物产业园。2000余个多肉品种,迅速走红全网,粉丝们亲切地把彭先进称为“多肉女王”。

“多肉女王”彭先进数次创业迎来幸福生活

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当“多肉潮”退去,合作社销量大减。“就这样失败了吗?”彭先进不服输,二次创业大胆转型,休闲垂钓,瓜果采摘,团建游园,如今的自勇生机勃勃。

为成功喝彩,给成长包容,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一个又一个“自勇”才破土而出。

今年是东北人张艳艳来到东西湖的第21年。从租房卖种子起步的她,现在的她已经有自己的房子和近1000亩有机农场。

“没有所谓的东西湖方言”,她笑着说,从落地的那一天,就没有过外地人的感觉,和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在区里支持下,自己的农产品很快进入武汉各大超市。

良品铺子从东西湖卖向全球

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才放得下绚烂梦想的舞台。

良品铺子创始人杨红春是荆州人,他还记得刚来东西湖的一幕:园区里,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先后入驻。相比之下,无论是规模还是品牌,良品铺子还不够分量,能否入驻心里没底。

“为企业提供60亩土地”,园区这样答复。杨红春觉得用不完,“40亩就足够了”。园区认为良品铺子发展潜力巨大,便提前预留了20亩。

事实证明,园区的开放预留出了企业的无限可能。如今的良品铺子,在东西湖心无旁骛打造着“零食王国”。

全市首宗田园综合体点状用地挂牌成交,首个“工业行政审批要点”发布试用,首个智能一体化破产办案平台创建使用——一个个第一在这里涌现。

投资百亿的葛洲坝高端装备创业园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00天,投资460亿元的京东方项目两天时间完成武汉工厂注册——一个个发展的纪录在这里被刷新。

优沃土壤孕育无限发展生机

在武汉市净流入人口城区排名中,东西湖持续多年名列前茅。全区市场主体突破20万户,全市第一——一代代的创业者选择从这里起航。

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里,无尘新风空调生产线全球首条;创维MiniLed显示科技产业园中,智能视觉检测系统日夜不息。以汉江滨为起点,呼啸而过的中欧班列让商品倏忽千里;数字赋能,物流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外向型发展新高地。

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巨无霸”座座连排

东西湖大堤纪念碑碑座正面,汉白玉浮雕铭刻着火热的围垦年代,记录着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一脉相承的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围垦精神,是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指引着后人沿着坦途大道向前。

海纳百川铸新城。奋进的“中国网谷”用开放包容写就大道之行。

(通讯员 汪杭 晏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