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区委组织部获悉,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东西湖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引领持续推进“临空港湾”户外工作者驿站建设。截至目前,通过新建、升级、整合,东西湖区已分类建成100个户外工作者驿站,为全区户外劳动者提供基本保障和个性化关爱服务,让城市更有温度。
临近中午,汇通公路港车来车往,热闹非凡。走进园区“临空港湾”户外工作者驿站,却安静而又温馨,货车司机江恒正在打台球。
“昨天晚上刚跑完一车货回来,今天休整下。”江恒专门跑省内运输线,很多时候到达武汉已是深夜,就只能在公共厕所里洗漱。
在多方积极推动下,汇通公路港户外工作者驿站完成升级,设置充电续航区、综合服务区、歇脚休息区、积分兑换区四个功能区域,还有职工书屋、心灵加油站、洗浴洗衣区等特色功能设施。
汇通公路港户外工作者驿站外设置充电桩。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充电基建需求也极速增长。走马岭街道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每天在园区停留的货车司机平均2000余人,“了解了司机的充电需求,设置充电桩极大解决了省内电动车车主长途出行的后顾之忧。”走马岭街道党建办负责人朱静玲介绍。
让货车司机能够吃口热饭、喝口热水、洗个热水澡,热天可纳凉、冬天可取暖,司机任何时候都能“回家”享受这里的公共服务。江恒晚上又要出车去外地,他准备在户外工作者驿站休息会,等晚上货物装车后就直接出发。
在金银湖十方商业街里,“金畔花园”友好商圈党建联盟为新就业群体打造的“暖新微驿站”引人注目。建筑外观以绿色为主色调,宽大明亮的玻璃屋内,几位外卖小哥正在休息。
“金畔花园”友好商圈党建联盟“暖新微驿站”。
小小驿站里,饮水机、空调、手机充电站、微波炉、应急药箱等各类使用设备齐全。“下午2点到4点,配送高峰前,好几波外卖小哥轮番来这里休息,使用率比较高。”金银湖街道工作人员介绍。
户外工作者在驿站休息。
花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一角。
把驿站建在户外工作者工作的“主轴线”上。金银湖街创新“1+N”阵地建设模式,在每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一个“临空港湾”户外工作者驿站主阵地,依托商圈楼宇再创建N个暖“新”微驿站。
今年6月,金银湖街道发起毗邻4个社区组圈,探索成立“金畔花园”友好商圈党建联盟,“这是将花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主阵地,充分发挥‘金畔花园’友好商圈党建联盟作用,整合多方资源在小哥聚集最多的商圈打造微驿站,将服务延伸至最前沿。”街道工作人员表示,这是综合考虑了户外工作者的需求,因地制宜提供定制化服务。
记者了解到,“金畔花园”友好商圈党建联盟“暖新微驿站”为24小时开放,夜间可通过扫码开门。户外工作者们自发组建了“蜂拥而治”志愿小分队对驿站进行管理,履行驿站日常秩序维护、安全管理等职责。
东西湖区职工服务中心户外职工爱心驿站创建于2016年5月,2021年融入“江城峰巢”体系,今年提档升级为“临空港湾”户外工作者驿站。
走进东西湖区工人文化宫临街一楼大厅,沙发、座椅、冰箱、微波炉、书报架、应急药箱、爱心雨伞、中央空调、有线和无线充电器、吹风机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东西湖区职工服务中心户外职工爱心驿站。
驿站管理员戴于阳介绍,驿站能全年无休地为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执勤民警、城管队员等广大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休憩、纳凉、取暖、阅读、充电等场所,还能依托工人文化宫一楼的服务中心,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就业创业、医疗互助、教育培训等服务。
驿站不仅是放松的地方,也是交流的平台。今年6月,外卖小哥们在驿站休息时,诉说着暑假来临,家中孩子无人照顾和辅导作业的烦恼。工作人员听到后,随即向他们介绍驿站楼上的青少年空间。在这里设置了暑期托管班,开设了自然科学、安全教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等丰富课程,孩子在托管班可以学到新知识、开拓新视野、结交新朋友。
“爱心驿站很温暖、很舒适,很好,以后会常来。”12月7日,美团骑手刘云在留言记录本上留下文字,表达对驿站的认可和感激。驿站设置有留言记录本,登记户外工作者发现的社区问题或对驿站的意见,让服务项目更接地气、贴近民心。
天气渐冷,载着大小包裹的骑手们顶着寒风,穿梭于大街小巷……在径河街长墩堤社区内,2.0版的驿站,给户外工作者们带来冬日的温暖。
长墩堤社区户外工作者驿站。
在这个12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里,设有爱心蜂巢、歇脚吧、采蜜吧、充电吧等5个功能分区,配备餐桌椅、书报架、空调、急救医药箱、微波炉等。在门口二十米处,还设有充电棚和换电柜,专供户外工作者使用。
长墩堤社区“小哥”坐骑充电屋。
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工作者可以在这里享受亲子托管、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
卫生不好、井盖破损、红绿灯不亮、消防通道堵塞……户外工作者群体频繁报事,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表现最为突出的快递小哥朱涛还当选为公司工会代表,走上管理岗位。
“管闲事”不光给户外工作者换来了“福利”,也给长墩堤社区居民送去了“礼物”。社区居民发现,楼道牛皮癣不见了,道路坑洼被填平了,困扰日常生活的“小烦恼”悄然解决了。
有了驿站,长墩堤社区近200名户外工作者有了备受呵护的“家”。他们在走街串巷的工作中,把发现的问题上报给社区。这支基层治理的“特殊队伍”游走在街巷中,成为流动的网格员。
据了解,东西湖区根据区域特点和不同服务对象,分类建设商圈型、园区型、社区型、单位型等不同类型户外工作者驿站,并选树了15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示范党群服务阵地和15个新就业群体最美代表,旨在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进一步发挥驿站作用,持续提升驿站服务针对性、实效性,促进新就业群体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陆续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示范党群服务阵地体验活动,进一步提升阵地的知晓率、使用率,在区实践活动专班、区委组织部的统筹下,加快推动相关部门资源、平台和服务下沉驿站,努力将户外工作者驿站打造成为凝心聚力的宣传站、基层治理的前哨站、补能休息的中转站、传递爱心的接力站。
(文 -蔡倩 李冬 向江月 图 -但峰 李义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