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门课都不及格,怎么教都教不会!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没有效果!”
“恕我直言,孩子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要平和,不能太情绪化。孩子还小......”
//
记者在常青花园见到,美籍华人退休教师尚汉军时
她正在社区公益活动中和一位焦虑的妈妈作交流
尚汉军出生在汉口一元路,听着长江涛声长大。1987年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留学并留美工作。
时间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按下快进键,2002年,她应邀回国,在长沙一所高校任教。
2005年她回到武汉
来常青花园的弟弟家做客后
被小区环境吸引,决定退休后也定居在此
小区公园健身器材。
常青花园党群服务中心幸福食堂。
“这些年,我看着小区规模不断扩大,邻居们越来越多,同时人们生活品质越来越高,花园里花香四溢,网球场、篮球场和健身器材日益丰富,老年大学里课程多样,专门为老年人准备的幸福食堂陆续开张.......”
社区外的购物、娱乐、交通等各种设施也不断翻新。曾经去长沙与老友聚会需要一天的时间周转大巴车、绿皮火车,如今出小区乘地铁到汉口站后转乘高铁到长沙,只需2-3个小时,双城聚会变得很寻常。
退休生活里,还有读书、养猫、骑车,好不惬意。但尚老师最热衷的还是家庭教育公益活动,热衷辅导社区内外的年轻家长和孩子,分享教育经验。
读书和养猫。
“热情与奉献都是双向付出,生活在稳定与幸福的社会环境中,人才有余力去帮助别人。社会和社区都待我这个老人很好,我也想尽可能多地发挥余热,只要你们年轻人有需要,随时来找我。”尚老师的精神劲十足,让人看不出她的年龄。
她翻着老照片告诉记者
走过世界之后,再回到故乡
故乡似乎什么都变了,又似乎什么都没变
故乡,变的是外在的模样。“对比50年前,再看现在的东西湖,就是那个成语——沧海桑田。以前东西湖是我上劳动课种水稻的地方,2005年我回来时,很惊讶,一个新城怎么这么快就建起来了呢?接下来的十几年,我又亲眼看着什么叫日新月异。”
少时好友同学已分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每当他们回到武汉时,尚老师既会带他们回到一元路的老院子忆“旧”,也一定会带他们到东西湖看“新”,看昔日种水稻的田埂蜕变成金山大道,看曾经抓鱼的水塘变成了极地海洋世界......因此,尚老师在这些年走遍了东西湖,而整个东西湖已完全不是当年的模样。
闲暇时,尚汉军在社区骑行。
“我们离家多年的老武汉人,回到了东西湖,真的就是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家乡的巨大变化’,会有一种由衷的欣慰感和自豪感。”
不变的是心里的踏实感。尚老师笑着说,几十年前,虽然物质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是社会和学校都组织,管理有序,并有暖暖人情。
这种踏实感,在回国后又回来了
尚老师从来不愿意麻烦别人
但是感觉社会和社区都把老人放在了心上
社区经常主动来电话和上门,在不方便时送菜送服务
社区志愿者为尚汉军量血压。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你我都在经历,你们年轻人可能觉得很平常,但像我这样有了年岁的人,尤其是经历了中外不同的生活后,就有不一样的深刻体会,用流行语讲,这是‘获得感’,若要往大了说,还真是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报道支持 - 区委外事办 文 - 汪杭 图 - 晏君 视频 - 王静 马鑫)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