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认为,他比我更像中国人,我常调侃他是‘灵魂上的中国人’,因为他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国文化,认同中国的发展成就与社会治理。”
在常青花园的一个咖啡馆,当熊琼调侃她的丈夫德国地质工程师马丁•克罗伊策尔(以下简称马丁)时,马丁点了点头。
“Big Village”马丁描述2005年初次见到武汉的第一印象是“大乡村”,“但是很有活力!”
马丁的家乡在德国纽伦堡,地质学专业毕业后在德国一家从事建筑设计、铁路建设的公司担任地质工程师。
2005年,中国第一条高铁武广高铁开工,马丁的公司参与部分项目,马丁来到中国。那时他认为,“武广高铁的长度相当于跨越了三个德国,恐怕以后很难再有这么长的高铁了。”
他希望见证这条高铁通车的历史时刻,一直留汉工作。
让他意外的是,武广高铁并非“后无来者”,2009年竣工后立刻向北延伸直至2012年京广高铁全线开通。同一时期,以武汉为中心的东西大动脉沪渝蓉高铁也在建,武黄城铁等武汉城市圈轨道交通也迅速开工,武汉高铁米字网迅速成型。
“这一切变化是颠覆性的,在其他国家难以实现。”马丁说难以用词汇来形容他的感受。
更让他意外的是, 中国很快自主掌握了高铁核心技术并领跑全球。中国高铁在飞速建设,马丁公司的高铁业务却越来越少,转而开拓汽车测试赛道业务。
除了亲历武汉成为“中国高铁之心”,马丁还见证了武汉这座城市内部的巨大变迁。
“2005年,武汉只有2座长江大桥,现在有12座长江大桥;曾经没有三环线,现在三环线四环线沿线有了繁华高楼和园区;曾经没有地铁,现在建成和在建地铁20余条。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这座城市,寻找机会和实现梦想。”
马丁说:“18年来,武汉每天不一样,我亲身经历了这一切。”
如果说中国和武汉的交通事业是吸引了马丁的原因,那么东西湖则是马丁留下来的理由。
2006年,他认识了东西湖姑娘熊琼
2011年他们结婚
并育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
定居在常青花园
熊琼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东西湖人”,在将军路出生和长大,父母和亲属都定居在东西湖各地。
她直爽地说:“我认识马丁时就告诉他,我不愿意离开东西湖。”
马丁最初是为了熊琼留下来,后来也不愿意离开了,“这里生活很好,为什么要走呢!”
马丁从几个方面给记者分析个中缘由:
"
居住环境很美,小区有大花园,周边有公园、广场。购物很方便,楼下很多超市、餐厅、书店,四周几座大型购物中心。
交通很方便,出门就是高架、地铁,可以到达武汉任何一个地方,去天河机场只20分钟。学校很近,女儿上学步行可到。医院很近,步行也可到......生活环境很完美很舒服。
"
马丁选择让女儿们留在东西湖读书,除了认可中国文化和教育质量,还有个考量是安全感和幸福感:“这里社会管理很好,社区组织很好,人们很友善很融洽,女儿喜欢快乐的集体氛围,我们忙碌时可以放心通过社区托管服务照顾女儿。”
周末遛娃,马丁夫妇不出东西湖就可以让女儿们不重样地撒欢,去将军路极地海洋世界、梧桐雨,去慈惠、柏泉的乡村农场等......
经常世界各地出差的马丁说
这样的生活环境在很多国家
是富人区才有的
但是东西湖十几年就建成了
而且让很多普通人享有
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在东西湖生活几十年的熊琼感触更为深刻,“东西湖的变化翻天覆地,亲眼看见金山大道两侧的农田水塘变成高楼、公园,看见将军路、径河的大片农田、荒地也变出梧桐雨、网安基地等武汉地标。以前的慈惠、柏泉的村庄看起来比较简陋,现在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美丽乡村。”
马丁说,“这十几年东西湖的成就,不仅仅是让荒地变出了如同发达国家城市的面貌,社会治理也让人们很有幸福感和安全感。东西湖越来越有东西!”。他表示,未来,将继续留在东西湖,陪伴女儿的成长,也见证东西湖的“城”长。
(报道支持 - 区委外事办文 - 汪杭图 - 晏君视频 - 王静 马鑫)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