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63号提案《发挥湖乡水环境优势,打造乡村特色旅游产业的建议》指出,水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提案提出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空间格局,打通全区水系,调整产业结构,修复水生态,发展涉水经济,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作为提案承办单位
区水务和湖泊局
全力推进全区水环境提升
建成了金银湖水利风景区
金银潭、杜公湖和马投潭
先后获评市级“美丽河湖”
蓝天、小溪、碧水、繁花……东西湖区临空港新城,依托中央明渠打造的樱花溪公园,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芳草遍地。“这里离家近,生态环境好,出来遛弯心情愉悦。”傍晚出来散步的市民吴女士说道。
樱花树下,滑板青年划出一道弧线。
樱花溪公园位于径西五路和径西六路之间,北引径河水入渠,南至凌云路,连通东西湖文化中心、武汉五环体育中心、码头潭文化遗址公园等城市地标,全长约3公里,绿色生态惠及周边10万居民。
粉白配色,被樱花树包围的高颜值极限运动场地。
治水、补水、留水、亲水,樱花溪公园以水生态为本底,形成“水绿相依、南北纵横”的景观态势,成为百姓身边的水岸活动空间,已成为东西湖区新的城市名片。
位于柏泉街的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退渔还湿、生态移民、禁养畜禽,湿地悄然“长大”19公顷。公园包含杜公湖和幺教湖2个湖泊,水系北临府河南接东流港连径河,公园西至临空港大道东靠银柏路。公园建设面积344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87公顷,湿地面积约为257公顷,湖泊水面为226公顷。
苇荡掩映下的杜公湖湿地公园。
2019年底,杜公湖湿地公园通过试点验收成功入列“国家队”,近日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已成为武汉新晋“打卡地”。“周末有空我们就开车来这边,带着小朋友走进大自然。”居民徐女士说。
去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骑行,成为居民“微度假”的热门打卡地。
据了解
我区共有过境河流4条
堤防长度104公里
湖泊26个,港渠98条
区水务和湖泊局已完成
全区河湖划界工作
水资源数量、类型
水质、面积、布局等信息
基本实现了底数清、情况明
水网建设关键在连通,要积极构建布局合理、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调控自如的河湖水系连通体系。“我们立足一个‘通’字,优化水网总体框架。”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让每条干流都成为水经济、水生态、水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带。
“我住在附近5年了,经常来公园遛弯儿,跟往年相比,现在的湖水水质提高了不少,水草清晰可见。”家住碧海花园小区的居民吴先生带着家人在金银湖环湖绿道旁散步,这里湖水清澈,水生植物繁茂,水面上还可看到不少白鹭觅食。根据环境监测信息显示,金银湖水质稳定在Ⅳ类,水质改善明显。
金银湖形成可观、可赏、可游的景观空间。
金银湖湖岸线长57公里,湖泊面积12300亩。近年来,金银湖片区按照水岸一体化、全流域治理理念,陆续采取一系列湖泊治理措施,于2020年启动水质提升工程,主要解决东大湖、银湖、下银湖、东银湖、潇湘海、金湖、上金湖、墨水湖水体自净能力不足问题,进一步改善金银湖片区整体水环境。
金银湖沿湖有骑行绿道,也有方便散步休闲的公园。
继去年东西湖区金银潭获评
武汉市首届“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后
马投潭和杜公湖两大湖泊上榜
2023年武汉市“美丽河湖”名单
成为我区大力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的强有力印证
马投潭是东西湖区26个湖泊中最小的一个,却是历史人文底蕴的承载之地,更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经过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马投潭营造并恢复了一个健康的水生态系统,达到“水清草绿、鱼翔浅底”的自然水体景观效果。
码头潭文化遗址公园内有湖、潭、溪、涧、泽,水泽密布、一步一景。
碧波之美
离不开东西湖区多年来聚焦
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
东西湖区因湖而名、因水而兴,境内河湖密布、沟渠纵横、三面环水、四面环堤,汉江绕城、径河穿城、府河护城,全区水域总面积达124平方公里,占比全区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26个湖泊星罗棋布,水质全部达类及以上。治水护湖、兴城植绿,列为首要之务。
汉江大堤东西湖区吕家湾段滩地,区水务和湖泊局实施的防护林已全面更新,近万余棵林木密密麻麻沿堤生长。从去年底开始,在汉江大堤东西湖段及府河大堤沿线,随处可见植树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2022年我区堤防两林更新各类树种24025株,面积631亩,其中,新种植落羽杉6000余株。如今,沿汉江大堤放眼望去,成片的落羽杉分布在堤防的临水两侧,着力推进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构建沿江生态廊道。
东西湖大堤广袤绵延的防护林。
走进汉江边不远处“乡伴慈惠”景区,白墙灰瓦、小桥流水,森林木屋……2005年起,通过生态治理和农旅融合,景区每年吸引了不少游客,成为武汉初代“网红村”。真正做到立足资源优势做好“水文章”,打造文旅一体化的乡村特色产业,以水为媒,迸发出更多活力。
乡伴慈惠景区,打开市民对乡村的美好想象。
在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亲子秋令营,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前来“玩水逐浪”。6岁女生王子宸第一次体验皮划艇,既紧张又兴奋。15岁的陈诗凤,一人一桨板玩得正嗨,练习一年有余,她彻底爱上了这项运动。俱乐部教练田义权介绍,杜公湖水质好,空气好,水域周边视野开阔,没有高大建筑遮挡视野,在这里玩桨板心情十分舒畅。
市民在杜公湖湿地公园游玩。
家住杜公湖附近的新港苑小区居民梁女士,非常喜欢杜公湖的自然美景,“我每天早上都是伴着鸟鸣声醒来,杜公湖日出日落十分好看。”现在,杜公湖有了桨板基地并组织比赛,场面十分热闹,这里已经成为周边小区的后花园。
游客挥舞船桨,在杜公湖面驰骋穿梭。
以水定城、以水定业
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文旅融合
近年来
区水务和湖泊局严格落实
河湖长工作制度
切实维护全区水资源
全力营造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
助力打造以水为媒
融合乡土风情的乡村旅游新亮点
为全区旅游业的发展
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讯员 蔡倩)
请输入验证码